1******医院拟在门诊病房综合楼地下一层地下车库西南侧建设1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及其配套用房,在机房内新增1台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2******医院拟在门诊病房综合楼地上一层急诊中心建设1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室及配套功能用房,在手术室中安装使用1台DSA,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 本项目新增Ⅱ类射线装置2台,估算投资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40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13.3%。 | 一.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 1.本项目医用电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X射线、电子线、感生放射性、放射性固体废物、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 2.本项目DSA运行时产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X射线、医疗废物、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 二.主要预防和减轻措施: (一)做好辐射工作场所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 (1)落实《报告表》中直线加速器机房及DSA手术室的实体屏蔽措施,设置通风系统,确保辐射防护能力及通风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 1198-2021)与《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的相关要求。 (2)辐射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电动推拉门设置防夹装置,并设有关闭防护门的管理措施;平开防护门设置自动闭门装置,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指示灯,且门与灯能有效联动,醒目位置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设置急停按钮、视频监控等其他安全与防护措施。 (3)工作人员按要求配备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相关要求和《报告表》提出的人员年管理剂量约束值。 (二)建立并完善监测、评估、应急、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制定辐射环境监测方案,配备与辐射工作人员人数、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计、辐射监测等仪器。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做好相关记录。 辐射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并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2)按要求开展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工作,于每年1月31日前向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阳谷县分局提交上一年度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3)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切实防范辐射环境风险。若发生辐射事故,应及时向生态环境、公安和卫生健康等部门报告。 (4)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再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对辐射类环保法律、法规、规范等专业知识的动态学习更新,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生态环境部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经培训考核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上岗。 (5)严格落实辐射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射线装置台账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等。 (三)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按要求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