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陆生生态:施工迹地及时进行恢复;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对作业场外的植被的破坏,严格规定施工车辆的行驶便道,施工结束后应拆除地表设施,植被恢复,缩短施工期,加强设备维护,降低噪声;水生生态: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捕捞。施工废水及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收集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河流中。施工材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严控泄漏事故。涉水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 2、废水:车辆和机械冲洗废水:施工期在施工场地设置一个隔油沉淀池,位于施工场地大门处,进出车辆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循环使用,不外排;基坑排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洒水回用;混凝土养护废水:根据养护要求严格控制养护用水量,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养护次数,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全部蒸发消耗,不外排;淤泥临时堆场废水:在淤泥堆放处设置1个沉淀池,经沉淀后上清液全部回用;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3、废气:施工扬尘:设置围挡,设置喷淋、冲洗等设施。文明施工,地面洒水,及时清除路面渣土,冲洗车身和轮胎,建材集中堆放应覆盖。运输车辆密闭。临时堆放的弃土采取覆盖、定期洒水、设置围挡等;车辆和机械燃油废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定期检查、维修,采用优质、污染小的燃油;沥青烟:采用专用车辆装运,防止沿程撒落,尽可能地缩短摊铺时间。 4、噪声: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施工场地设置围挡、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减速缓行、禁止鸣笛、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5、固体废物:废土石方经晾晒后用于其他项目综合利用,不外弃。建筑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由施工方统一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泥浆沉淀池产生的泥渣、钻渣自然干化后运至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处置。 6、环境风险:现场严禁设储油罐,发生油料、危险品泄漏事故后,应立即向施工单位应急指挥部门报告,实施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加强桥梁两侧绿化带植被种植和养护、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2、废水:路面径流经雨水斗汇集至排水管,排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物,保持路面清洁;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3、废气:加强交通管理,限制汽车尾气超标车辆上路;加强道路两侧绿化措施,种植吸附能力强的植物;道路养护人员定期清扫及洒水降尘。 4、噪声:加强道路两侧绿化、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加强运输车辆管理、设置禁鸣、限速等警示标志。 5、固体废物:道路养护人员定期对桥面区域散落的固废进行清扫,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6、环境风险:设置防撞护栏,桥面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沉淀池,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 的警示牌。交管部门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禁止漏油车辆上路,制定风险事故应急管理计划。 三、其他部门意见 ******委员会出具的《关于经开区南湖路跨石亭江大桥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德市发改行审〔202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