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在现有车间内进行适应性改造,建设时有少量施工扬尘等废气产生。项目建设内容少,施工期短,且大部分施工在厂房内进行,可通过洒水降尘、及时清扫,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内已有预处理池收集经预处理池预处理后定期用于周边农肥消纳。 3、噪声 项目施工产噪较高为设备安装时噪声,产生时间极短,加强管理,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的要求。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材料垃圾、废包装材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材料垃圾和废包装材料由废品收购站回收处理,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分散垃圾,除对施工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有关宣传外,同时增设一些分散的垃圾箱进行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二、营运期 1、废气 ①运输粉尘:厂区内运输路径应进行硬化处理,路面定时洒水,特别是干燥天气时,应增加洒水次数;厂区内地面定期派专人进行路面清扫、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运输车辆加盖篷布,严禁超载,杜绝汽车沿路抛洒;在运输过程中要限制车速,减少起尘量及运输噪声。要求企业厂区进出口设置洗车区对车辆车轮进行冲洗。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减少道路扬尘90%左右,且该起尘量为短暂性粉尘,产生的粉尘经沉降后清扫,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②装卸粉尘:为控制装卸粉尘,建设单位设置封闭式的加工生产车间,原料暂存区和成品暂存区均位于车间内,同时在生产车间进出口及原料、成品堆放区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同时在成品区、原料区各设置雾炮机1台,用于原料卸料、成品装车时使用。进出厂的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或全覆盖措施,不得抛洒和散落物料。在厂区主入口设置洗车台(池)。车辆进出厂区时,对车辆进行冲洗,确保不带尘(泥)上路。洗车台(池)规格应满足运输车辆全面清洗要求,车辆行驶冲洗过程中时速不超过2公里/小时,以静止洗车为宜;炉渣投料、磁选、破碎及输送粉尘:企业设置密闭的生产厂房,厂房仅保留车辆进出口,生产设备均安装在密闭的生产车间内; ③炉渣投料、破碎、筛分、输送产生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管道引至布袋除尘器(TA001),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的排气筒排放;④运输尾气:项目运输汽车采用柴油作燃料,尾气主要污染物NOX和CO等。汽车尾气属于分散流动源,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项目运输车辆均为通过审查合格的,厂方在日常管理中拟加强车辆的维修和检验,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汽车尾气排放满足《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5限值要求。本次环评不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2、废水 ①生活污水:项目厂区内拟新建有预处理池1座,容积为20m3,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交由当地种植合作社消纳处理(已与绵竹市绿沁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处置协议,见附件),不外排。 ②洗车废水:企业在厂区出入口建设一个沉淀池(5m3)并在洗车台周边设置收集沟,产生的废水经收集沟收集后流至沉淀池进行处理,沉淀后经过清水池回用,不外排。定期补充蒸发损耗,补充量为0.5m3/d(150m3/a)。 ③初期雨水:本项目拟设置1个初期雨水池(20m3),可对产生的雨水进行收集,加工区四周围墙基脚硬化和进出口通道设置堰坡,同时场区采用水泥片石沟渠截留雨水,以使场地雨水自流汇入水池中,可以满足暴雨时节雨水收集,杜绝项目区内场地废水进入外环境和外环境雨水进入项目区。经收集后的雨水沉淀后回用于车辆冲洗、洒水、降尘、生产等用水,一般5天能够完全消纳。 3、固废 ①一般固废:设置一般固废暂存间,将固废分类收集堆放,避免生活垃圾混入,并设置标志标牌。收尘灰、沉淀池沉渣经收集暂存后作为产品外售;②危险废物:废机油、废机油桶、含油棉纱手套经危废暂存间分类分区收集后,全部交给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同时设危废间,做好“六防”和标示标牌。 4、噪声 项目产生噪声的主要自来生产线设备噪声,源强一般在80~110dB(A)之间,采取产噪设备均布置在厂房内部,设备经隔声、减震,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时间、距离衰减等治理措施,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三、其他部门意见 绵竹市行政审批局对项目进行了备案(川投资备【2504-510683-04-01-993415】FGQB-048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