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采购相关管理办法,我行拟对《 数字人力电子签约 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供应商,诚邀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方案洽谈。
一、资质要求
1、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含)以上,财务状况良好;
2、公司经营正常并存续2年(含)以上;
3、企业或者其法人近两年内无行贿犯罪记录,未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无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等行为;
4、公司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拥有充足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资源;
5、同一法定代表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不得在同一次项目中参加报名;
6、参与报名的供应商能作为签约主体参与后期的商务流程;
7、设备和产品应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银行供应商管理相关要求;
9、如报名供应商为首次与我行合作供应商,请按附件格式提供“供应商尽职调查报告”。
二、技术要求
1、产品有合作案例或项目经验(仅限原厂),并提供项目合同等证明材料(开具发票证明);
2、产品能够实现待投保资产管理、实现客户级或借据级资产信息评估、打标、筛选等行为,支持投保情况、评级等多个维度的资产管理。
3、需适配行内技术平台,满足我行非功能性需求(高可用、高性能、安全性等)。
4、产品软件的性能、响应和异常等指标符合用户体验基础要求;
5、产品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则和原则,符合管理办法,在获得授权情况下,支持通过客户自主行为获取相关个人信息数据;
6、持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CMMI评估认证、IOS五大体系认证;
7、提供软件原厂标准服务(支持内网私有化部署);
8、提供原厂7X24小时(含节假日)电话支持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实施、售后服务等);
9、提供软件补丁安装及版本升级服务。
10、产品需参与我行现场POC 测试。
三、报名方式及起始时间
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在 2025 年 07 月 26 日之前,通过报名链接“点击报名”方式进行报名,报名链接如下:******/cpms/ananymous/cms/,并按要求填写相关报名材料。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 张学辉 0574-****** (采购部)
李思璇 ****** (业务部)
王 最 ****** (科技部)
数字人力电子签约 项目主要需求概述
传统的纸质签字方式下,签署双方需要面对面进行签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电子签通过身份验证、CA证书、防篡改技术等手段,可以保证签署过程的安全性。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电子签约正迅速取代传统的纸质签约方式,成为企业、政府、机构及个人之间签署合同和协议的主要形式之一。现有的数字人力系统希望集成电子签约API,实现用户能够发起、签署合同,模板管理、签约记录查询等功能。
1. 电子签约平台应符合法律和安全要求,能够提供身份验证、合同要素完整性检查、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保障等服务,以确保电子签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电子签约平台应取得电子认证服务资格,符合《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规定资质。用户可以通过电子签约平台签约并进行电子认证,平台颁发数字证书,让电子合同具备防篡改特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从而拥有和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3. 电子签约平台应具备CA机构认证,持《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及其他更多资质。可以作为独立第三方为用户提供电子认证服务,包括数字证书申请、签发、更新、撤销、查询及签名验证等服务。支持CA数字证书、时间戳认证和全流程留痕等功能。
4. 支持数字人力的签约场景
(1)支持将电子签约与HR系统深度融合,让企业在招聘入职、岗位调整、合同续签等全场景下,能够实现合同的在线发起、身份认证、意愿确认及自动归档等。
(2)支持采购、销售、租赁等对公场景的电子合同签署,解决企业跨地区签署难、合同传送难、耗时长的问题,帮助企业简化供应商管理和采购合同等流程,降低合同管理成本。
附件:
******银行信息科技服务提供商尽职调查报告
一、基本信息
1.1服务提供商基本信息
服务提供商全称 |
|
成立日期 |
| 法人代表 |
|
公司类型 |
| 注册资本&币种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公司地址 |
|
联系人 |
| 联系人电话 |
|
公司主营业务 |
|
1.2监管评价
(是否出现在监管机构的黑名单中)
(最近二年在政府或金融同业合作过程中是否受到处罚)
(是否存在未决诉讼)
1.3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信息
(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是否存在经营危机,该危机是否危及该服务提供商的正常经营)
1.4主要客户清单列表
(主要客户群体)
二、服务提供商持续经营能力
2.1财务情况
(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三、服务提供商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
3.1服务提供商内控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内容如覆盖以下3.2-3.6内容,则将评估报告内容对应填写至各个部分)
3.2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
(内部控制部门,如是否建立了内部的使用工具的安全测试部门、内控部门、审计部门)
3.3 IT制度体系建设
(是否对其公司及项目的安全管理及流程管理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项目过程中的项目管理(PMO)体系,包括例会、沟通渠道等)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3.4培训体系建设
(是否对其员工定期开展技术技能以及安全防范相关的培训,提供培训计划或培训材料)
3.5服务提供商人员离职率
(了解公司技术人员的离职率)
3.6IT风险管控
(包括对公司本身的IT风险管控及所承接外包项目的IT风险管控情况)
四、服务提供商信息技术能力
4.1服务能力和支持技术
(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资质证明,专业认证等)
(描述使用的工作方法、应用软件、技术文档、评估模型、评估工具等使用情况、知识产权等)
4.2服务经验与市场评价
(服务提供商主要的服务行业、主营业务、服务客户)
(类似的服务项目经验及项目合同证明材料)
五、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该项评估内容用于非驻场信息科技外包)
(描述内容可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情况、安全事件响应和恢复能力、实践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