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医务工作者了解医学古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3月16日,在医院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摄影与微电影协会、读书协会联合举办的******医院20名职工积极参与。
活动特邀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专业修复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古籍修复的世界,体验传统技艺的精妙与匠心,并通过影像翻拍的方式让古籍“活”起来。学员们精心挑选了未经修复的清代版本《本草纲目》,开展了一场关于《本草纲目》前世今生的深度对比。《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活动过程中,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事业部主任王捷老师以“有关古籍修复的12个问题”为引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古籍知识讲解。王老师从古籍的历史演变讲起,生动阐述不同时代古籍的特点与价值,又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剖析修复过程中的难点与技巧,让在场观众仿佛推开了古籍修复世界的大门,沉浸其中。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技术部副部长万小兰老师现场示范操作,从纸张的清洗、修补到装帧的复原,每一步都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匠心。参与者们目不转睛,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的“重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亲自动手,体验古籍修复的乐趣。从纸张的处理到破损部分的修补,老师们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手把手传授技艺。大家小心翼翼地操作,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此次活动让参与者直观领略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切体悟到这项工作对于传承文化脉络、留存历史记忆的非凡意义。不少学员纷纷围聚在老师一侧,静静凝视,细细揣摩,近距离感受着古籍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大家眼中满是对这些古老文献的敬畏,也对这一次古籍修复之旅充满了期待。
老师还特别提到:“四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拥有丰富的古籍资源。这些古籍不仅是四川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籍修复,我们不仅是在修复纸张,更是在修复历史的记忆,传承文化的血脉。”
古籍修复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结课证书,并将自己修复的作品装入相框,带回家珍藏。这不仅是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证。(摄影与微电影协会/读书协会 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