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大学温江校区新建小动物pet/ct实验室核技术利用项目 |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温江校区 |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温江校区 | 四川省自然资源实验测试研究中心(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 拟将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温江校区弘景6号楼一楼102室(图像分析室)、104-1室(激光共聚焦室)、104-2室(双光子室)和104-3室(显微成像室)改造成小动物pet/ct实验室,主要功能房间包括注射室、小动物pet/ct间及控制室、动物饲养间、解剖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动物尸体暂存间、更衣室、卫生通过间、清洁笼具存放室和洁具间等。 拟使用外购的氟-18(日最大操作量3.15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6.54e+06bq、年最大操作量4.46e+11bq)和锆-89(日最大操作量为2.22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22e+07bq,年最大操作量为4.44e+09bq)用于动物实验,每日仅操作一种核素,动物实验室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22e+07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拟在小动物pet/ct间内新增使用1台小动物pet/ct(型号待定)用于动物显像,额定管电压为100kv,额定管电流为200μa,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3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0.0%。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小动物实验区各功能用房四周墙体均为370mm实心砖;除小动物pet/ct间顶板和底板为150mm混凝土+2mmpb铅板之外,其余房间顶板和底板均为150mm混凝土;防护门为3mm~10mm铅当量铅钢防护门;传递窗(1扇)为3mm铅当量铅玻璃窗,观察窗(1扇)为5mm铅当量铅玻璃窗;手套箱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50mm铅当量。 2.分装后的放射性药物装在配有铅套的注射器(3mmpb)内;给药后的动物采用手提式动物转运屏蔽箱(25mmpb)进行转移;动物针灸、显像摆位采用l型铅屏风(8mmpb)进行防护;动物饲养笼具屏蔽效能为10mmpb;解剖室通风橱l型屏风屏蔽效能为25mmpb。送检动物组织样本采用铅屏蔽样本盒(25mmpb)进行转移,采用铅屏蔽样本盒(45mmpb)进行暂存;废弃动物尸体/组织采用铅桶(10mmpb)收集,转入动物尸体暂存间内的冰柜(周围设10mmpb铅屏蔽)集中暂存;其余放射性废物(实验耗材、动物排泄物及下垫物)采用铅桶(10mmpb)收集,转入放射性废物间内的放射性废物暂存容器(10mmpb)集中暂存。 3.划定注射室、小动物pet/ct间及控制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解剖室、动物饲养间、动物尸体暂存间、清洁笼具存放室、衰变池为控制区,划定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通过间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设立标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边界。 4.操作过程中手套箱、通风橱为负压设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地面采用易清洗、不易渗透的材料进行处理;放射性动物转移和饲养期间,笼具下方拟设置吸水垫料;操作放射性核素在表面光滑、易去污的实验台面上进行,在更衣室和卫生通过间内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仪,并经过“洁衣剂量和表污检查→脱洁衣→穿家常服→穿家常鞋→出口”的流程。 5.实验室各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监控对讲装置及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6.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配备实验服、手套、口罩和眼镜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个人剂量;工作场所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表面沾污仪监控辐射环境。 7.储源室已设计有实体保卫措施(24h实时监控、双人双锁保险柜),放射性药物的入库、使用和去向都必须有完整记录并长期保存,并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对单位内部所有的放射性核素进行核查,确保“物-账”统一。 8.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学校原有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9.本项目共设置3套放射性废气排风管道,第1套连接动物尸体暂存间、解剖室、动物饲养间、小动物pet/ct间、洁具间、放射性固废暂存间、储源室、注射室、卫生通过间、清洁笼具存放室;第2套连接至注射室手套箱;第3套连接解剖室通风橱。手套箱、通风橱放射性废气经顶壁自带高效过滤装置(一级过滤)过滤后,与其他涉放房间放射性废气并管后通过独立管道引至弘景6号楼楼顶,再经末端高效过滤器(二级过滤)过滤后排放(排放口距地高度30m)。小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恶臭气体由排风管道引至楼顶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所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内应保持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自监督区流向控制区,在排风管道内设置止回阀,阻止管道内气体回流,防止造成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实验动物采用干式喂养,发生放射性污染时采用干式去污,笼具在放射性动物饲养间内暂存超过所含核素的最长10个半衰期,经监测x-γ辐射剂量率达到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再进行转移和清洗,故本项目实验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废水;辐射工作人员不慎受到轻微污染情况下的清洗废水及场所清洁废水(年产生量为6.8m3),通过专用管道排入衰变池封闭衰变(两格并联式衰变池、单格有效容积1.56************学校已有废水处理设施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注射室、解剖室、动物饲养间拟设置铅桶用于分类收集放射性固废,其中动物尸体及组织放置于动物尸体暂存间的冰柜内暂存衰变,清洁解控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余放射性废物转入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暂存衰变。含核素半衰期低于24h(氟-18)的放射性废物暂存超过30天,含核素半衰期高于24h(锆-89)的放射性废物暂存超过半衰期的10倍(33天),经监测x-γ辐射剂量率达到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办公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收运。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学校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
2 | ******医院盐源县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救治中心新增核技术利用项目 | ******街道果场路390号 | ******医院 | ******有限公司 | ******街道果场路390号盐源县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救治中心住院综合楼(拟建、地下1层、地上5层)负一层建设肿瘤科和核医学科,其中肿瘤科包括建设1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间模拟定位机房及其辅助用房,核医学科包括影像中心和核素治疗中心两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1.肿瘤科 医院拟在住院综合楼负一层肿瘤科东北角建设1间直线加速器机房并新增使用1台10mv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用于全身肿瘤治疗,具备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功能,同时配备有诊断锥体束cbct(最大管电压15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图像引导模块。x射线最大能量为10mv,1m处剂量率最大为14gy/min;电子束最大能量为22mev,1m处剂量率最大为10gy/min。主射方向朝向南侧、北侧、屋顶及地面,x射线年出束时间最大550h(治疗出束500h+质控出束50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在直线加速器机房西北侧建设1间模拟定位机房并新增使用1台模拟定位机(型号待定、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500ma),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2.核医学科 (1)影像中心 医院拟在住院综合楼负一层中部建设核医学科影像中心,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卫生通过间、缓冲间、敷贴治疗室、甲吸室、肾图室、分装注射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spect注射后候诊室、pet注射后候诊室、校准源源库、pet/ct机房、spect/ct机房、spect留观室及pet留观室/抢救室等。 核医学科影像中心拟外购18f(含备药量、年最大操作量4.63×1012bq、日最大操作量1.8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18×106bq)用于pet/ct显像诊断,外购99mtc(年最大操作量4.63×1012bq、日最大操作量1.8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107bq)用于spect/ct显像诊断,外购131i(年最大操作量9.25×108bq、日最大操作量3.70×106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3.70×105bq)用于甲状腺吸碘率测定,外购131i(年最大操作量9.25×108bq、日最大操作量3.70×106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3.70×105bq)用于肾图测定。影像中心总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44×107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拟在pet/ct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pet/ct(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在spect/ct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spect/ct(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均属于ⅲ类射线装置,均用于核医学科影像诊断。 拟使用3枚68ge(5.5×107bq/枚×1枚+3.5×106bq/枚×2枚)校准源开展pet/ct校准,均属于ⅴ类放射源。拟在敷贴治疗室内使用1枚90sr-90y放射源(1.48×109bq)开展敷贴治疗,属于v类放射源。 (2)核素治疗中心 医院拟在住院综合楼负一层西部建设核素治疗中心,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卫生通过间、缓冲间、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甲癌服药室、取餐间、甲癌治疗室、抢救室及污染被服间等;拟在住院综合楼负一层北部建设1套衰变池(含3个并联小池),总容积为330m3。 拟外购131i用于甲癌治疗,年最大操作量为8.33×1011bq,日最大操作量为1.67×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67×109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6.4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36%。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及屋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东侧墙体厚度为1700mm;南侧、北侧和顶部主屏蔽墙体厚度均为2800mm,宽度均为4400mm,相连次屏蔽墙体厚度均为1700mm;西侧迷道内墙和外墙厚度均为1700mm。防护门为15mm铅+200mm含硼聚乙烯电动钢板夹芯平移防护门。模拟定位机房四周墙体均为370mm实心砖墙,顶部为220mm厚混凝土,防护门均为3mmpb铅防护门,观察窗为3mmpb铅玻璃。 核医学科影像中心四周墙体为240~370mm厚实心砖,部分为300mm厚混凝土,顶部为320~370mm厚混凝土,屏蔽门为3~15mmpb铅门,注射窗为10~20mmpb铅玻璃,观察窗为5~12mmpb铅玻璃,手套箱屏蔽效能为5~55mmpb。核医学科核素治疗中心四周墙体为340~370mm厚实心砖,屋顶均为320mm厚混凝土,屏蔽门为3~10mmpb铅防护门,服药窗为3~40mmpb铅玻璃,自动分装仪屏蔽效能为45mmpb。 (二)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spect/ct、pet/ct自身均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设置肿瘤科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模拟定位机房,核医学科影像中心分装注射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去污淋浴间、spect注射后候诊室、pet注射后候诊室、spect/ct机房、校准源源库、pet/ct机房、spect留观室、pet留观室/抢救室、敷贴治疗室、甲吸室、肾图室及衰变池,核医学科核素治疗中心甲癌服药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储源室、去污淋浴间、污水提升间、送风机房、甲癌治疗室、抢救室、污染被服间、取餐间为控制区;设置肿瘤科控制室、患者准备间、水冷机房及制模室,核医学科控制廊、设备间、缓冲间及卫生通过间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和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亦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采取门机联锁、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固定式剂量报警仪、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条件显示联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联锁、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开门按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等安全措施;spect/ct、pet/ct、模拟定位机及相应机房采取门灯联锁(工作状态指示灯)、紧急止动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视频监控与对讲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衰变桶。 (七)放射性药物放置于储源室双人双锁的保险柜铅罐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防盗入侵报警装置。储源室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安全措施。 (八)敷贴治疗使用的90sr-90y敷贴器,平时存放于敷贴储源箱(内层为有机玻璃或铝、外层为2mmpb铅屏蔽体)内,每日由医护人员转移至敷贴室使用。 (九)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操作台、地面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注射窗药品操作台上及托盘内,在操作过程中垫上一次性、容易吸附溅洒液体的厚纸,每次完成注射工作后,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 (十)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等监控个人剂量,辐射工作场所配备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β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 (十一)模拟定位机、spect/ct、pet/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十二)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三)运营期“三废”处理 1.废气处理措施 直线加速器机房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住院综合楼楼顶排放。 核医学科在住院综合楼屋顶共设2个排放口,分别排放影像中心和核素治疗中心的放射性废气。影像中心设置2套排风系统,其中第1套单独连接分装注射室的手套箱,第2套连接其余功能房间,手套箱自带一级除碘过滤装置,与第2套排风管道汇管后经主管道中效过滤器过滤后再汇入工作场所北侧的排风井,最终引至住院综合楼屋顶排放(1#排放口);核素治疗中心设置2套排风系统,其中第1套单独连接自动分装仪,第2套连接其余功能房间,自动分装仪自带一级除碘过滤装置,与第2套排风管道汇管后经主管道除碘过滤+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再合并汇入工作场所北侧排风井,最终引至住院综合楼屋顶排放(2#排放口)。各排风管道拟设置止回阀,防止气体倒灌和逸散;辐射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有关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由非辐射工作区→监督区→控制区→手套箱/通风橱体,防止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2.废水处理措施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核医学科设置2套放射性废水衰变池(1#和2#),其中1#衰变池收集影像中心放射性废水(含18f和99mtc),设1个污******医院污水管网;2#衰变池收集核素治疗中心放射性废水(131i),设1个污泥池和3格衰变池(单格池体有效容积110m3、合计有效容积330m3)******医院污水管网。放射性废水管道和衰变池应切实落实防渗措施,加强管道、阀门、池体及附属安全设备等的检修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3.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注射和服药产生的带放射性药物固体废物、废敷贴器、废活性炭、过滤器废过滤网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含18f、99mtc和131i)分类收集后,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射性固废间暂存衰变,含18f、99mtc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30天,含131i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18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废校准源由厂家或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直线加速器废靶件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计算,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1198-2021)要求;核医学科手套箱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各控制区******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废校准源、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马蜂盯标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马蜂盯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马蜂盯标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下载APP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