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范围 项目编制范围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规划范围一致,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十五五”期间,即2026年-2030年。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5.《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 6.《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 7.《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程》;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 146 号); 9.《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 11.《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12.《北京市建筑垃圾专项治理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 13.******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意见》; 14.《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15.《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运行规范》; 16.《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7.《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三)编制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北京市关于大气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升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北京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清层次,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北京市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工作,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安全卫生、全程可控的建筑垃圾收运系统。 (四)编制目标 建设“排放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的良性发展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全面提升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促进城市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五)编制内容 编制内容通过对北京市建筑垃圾收运、处理等现状情况深入调研,结合城市发展规模等,对规划范围内建筑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进行建筑垃圾收集运输体系规划及处理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1.规划建筑垃圾治理目标和治理指标。 2.落实源头减量分类,合理预测建筑垃圾产生量。 3.处置设施选址,完善建筑垃圾治理设施规划。 4.规范收运体系,构建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体系。 5.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处置过程环境控制措施。 6.完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出保障规划的管理措施。 (六)成果要求 《北京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电子文件等。设计单位最终向采购人提交10套成果。(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文件)。 注:纸质成果采用A4文本,图像文件采用JPG格式,电子文本采用Microsoftword2003版本文件。
|